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Team Building 團隊建立體驗活動-二得

李笑來老師的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在結束後重新整理了每週主題推出音頻版的內容。
這兩天開始利用瑣碎時間聽音頻做復盤。
聽到「萬能鑰匙」的內容時,講到:
「當你遇到被鎖上的鎖頭的時候,要想到你可以到別的地方找鑰匙。」
於是我又想到前兩週張譯文老師的「Team Building 團隊建立體驗活動」,還有楊醫師評語「充實而舒服」。
我試著在覆盤裡小來老師專欄的過程,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再重新整理參加張譯文老師課程的心得。

「萬能鑰匙」+「梅迪奇效應」
平日忙碌的工作、大小的危機處理、銷售策略的執行,總是為會自己累積許多的壓力與疑問。
參加高手如雲且充份討論的課程,是試著從不同視角與高度去爲自己的工作成果再做一次覆盤。
在生活中的難關與疑問累積起來,一段時間透過一個集結異領域專家的課程,與一個具有豐富經驗思考層次更高的講師,引導異場域的碰撞,以不同的切入角度剖析相同的問題。
這樣的思考碰撞同時會自然的在腦內盤整困擾自己的問題,協助自己以不同或更高的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於是,這是一個將「萬能鑰匙」跟「梅迪奇效應」串連的概念,異場域的碰撞產生梅迪奇效應,讓我們得以將注意力抽離上鎖的鎖頭本身,在別的場域尋找鑰匙。

「半途而廢」+「快樂的工作環境」
李笑來老師提到在他的操作系統內根本沒有堅持這個概念。他為每一件他想做的事透過三個技巧增加主動開始的動力。
其中第一條就是「一念一世界,在開始做事情前,先為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
在參加張譯文老師的課程中,我們也看了一段影片,關於英國最棒的主管的管理法則。
同樣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為員工賦予工作的偉大動機,用老羅羅永浩的話說,昇華境界。
雖然一個談個人競爭力,一個談團隊管理,但在提升工作動機境界的這個視角上來看,卻是一體適用的。

單談「間諜遊戲」
說說張譯文老師課程當天下午給我們Warm Up的桌遊「Spyfall」。
遊戲很簡單,透過手中的紙牌去推測同桌玩家中誰是間諜?或是間諜猜出遊戲設定場所就取得勝利。
我們組玩了兩場,其中一場的間諜正好是我。
類似這種打心理戰的遊戲一開始我認為應該是難不倒我,長期的業務工作,要做到不動聲色的偽裝不是太困難。
但當我作為間諜的時候,即使表面上我能裝作不動聲色的回答其他玩家的問題,或是若無其事地提問,我的眼神卻是注意著每一個玩家,心底盤算著某某某應該看穿我的身分了?
上課後到今天,我心中複習了幾次當天的遊戲狀況,嘗試抓出一些遊戲的脈絡,似乎也讓我在唬人的時候又多了幾分的鎮定。(笑)

One More Thing,碎片訊息的系統化形成資訊。
在課程當天我們玩的另一個遊戲,張老師每組發下了資訊相同的幾十張卡片,讓我們平均分攤後,各自照著卡片上的文字敘述,要我們找出間諜是誰?但是要求不可以把卡片放在桌上核對。
一開始即使大家把手上的卡片都念過一輪,努力拼湊也沒有辦法看出事件的全貌。
一直到張老師開放把卡片擺在桌上,透過大家的討論,去除無效資訊,並拼湊出沒有在卡片上缺少的資訊,或是必須轉念從不同角度思考訊息,才拼出全貌,找出間諜。
這其實跟業務在經營客戶關係是完全相同的。
當你在思考客戶的經營策略時,只有當你列出客戶相關資訊,很多時候必須推敲客戶可能的想法?或是根據常理去作出判斷,你才有可能拼湊出完整且符合邏輯的全貌,並根據這個全貌去思考策略。


時隔兩周再重新思考同一堂課程,心得同樣滿滿。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Team Building團隊建立體驗活動

在參加張譯文老師這場「Team Building 團隊建立體驗活動」之前,我參加主要抱持兩個初心。

第一,我總是認為有機會參加高手如雲的課程,老師的內容固然強大,同學們彼此之間異場域碰撞產生的梅迪奇效應更是激盪不同思維。
誠如今天我自己在最後結尾自己的心得,相同的內容,在同學間不同的職業、職位、經歷與心境下,我們可以從數十種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同一份課程。如此痛快!
第二,一直從不同地方聽到或看到張譯文老師大神班的課程分享,卻從未有過機會可以親炙點撥。我希望有機會可以多聽、多觀察大神的舉手投足、場控運籌帷幄。

真的一整天的課程下來,才發現我真的是錯的離譜、錯的誇張。
套一句楊醫師的形容「充實而舒服」。
張老師沒有準備投影片,而是隨著課程的推進,隨時準備出擲地有聲的內容,或許是影片、或許是遊戲,又或許是針對同學的答案給出精準的評語或建議。
這太極拳或太極劍,只要掌握住畫圓的原則,便是信手拈來,威力無窮。

「莫忘初衷」就是張老師給我在這人生的十字路口最精闢中肯的建議,建議很簡單,不是甚麼創新,但就是非常準確的可以做為個人決策的準則。

下午幾個遊戲,都在在給予我自己重擊。
課也上過了不少,書也讀了幾本,策略如何爾爾胡謅個兩句也偶而矇混的過關。
但就是在遊戲中,透過張老師的領導,才發現自己在觀全局、定戰略、走戰術的遠遠不足。
說的是同理心、換位思考、傾聽,但是在遊戲中,卻又是怎麼樣的粗糙面對呢?

如此觀來,還想要在接下來的工作面對更大的挑戰,不免癡人說夢、冷汗直流。
繞回來講,一整天的課程下來,除了一開始立下的目標收穫巨大以外,受到了張老師充實而舒服的課程與建議,更是讓人有茅塞頓開的領悟。

在經歷了一整個星期連續的會議、討論、簡報後,在一個刻意放鬆的星期天,何其有幸能以如此姿態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閱讀的兩種獨立性

有許多強化閱讀效率的方法,例如同主題閱讀、同作者閱讀等。
也有許多強化閱讀記憶的方式,多數是筆記的方式,畫重點、眉批、書摘,或是筆記重點、九宮格筆記、十六方格筆記、心智圖筆記等。
更有許多協作的讀書方式,不管是線下或線上的讀書會。
但我想提的是一個閱讀的核心,一個不管閱讀哪一類書籍,都可以也應該保持的一種精神與態度。

我認為有效率的閱讀涵蓋兩種「獨立」的概念,透過這兩種「獨立」的概念,從內層,再到外圍的夾著每一本書的閱讀過程。
不見得可以讓你記住更多書的內容,但可以有效率且重點式的擷取書的精華並內化到你的思維,

第一,是為你的閱讀選擇一個你要的核心目的,並在閱讀的過程中,時時自我覺察,讓這個核心目的隨時能從書中或擷取、或聯想,或反思,去強化你對核心目的的概念。
也就是將書本作為打磨核心目的的鑿子,為你的核心目的,去蕪存菁,並添加柴火。
以我為例,我隨時想著更去強化我的業務能力,所以當我閱讀的時候,我的核心目的就是「銷售」。
讀任何書,我都在反覆思考著那些內容可以為我的銷售理論所用?那些內容可以強化我的銷售理論?那些內容可以置換我的銷售理論?

第二,是隨時保持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永遠不要認為書本說的都是對的,永遠對於書的說法提出質疑,真的是這樣嗎?
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是保持一個對於書中理論的獨立思考性。
任何理論,都有他的反面,而反面也總還有他的支持者。
例如到現在都有人堅持地球是平的,是宇宙的中心,甚至寫論文提出解釋。
自然科學這種事實擺在眼前的學科都可以有正反兩種理論了,更何況是更難證伪的社會科學。


所以在我的閱讀過程中,總是時時提醒自己拿書中的內容去強化自己核心剛需,並時時去討戰作者,這個說法對嗎?換一個說法是不是更好?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二讀「聯盟世代」書摘與心得



最近因為一些公司內部管理面的思考,更發覺得LinkedIn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以自身管理經驗寫的「聯盟世代」(The Alliance)真正是值得有心在組織內修練管理技能的人一讀的好書。
所以從新把聯盟世代讀過一遍,重刷書摘並寫下(自己的感想)。


  1. 雇主必須告訴員工:「請努力幫助公司創造價值,而我們將使你變得更有價值。」
  2. 員工則必須告訴雇主:「幫助我成長壯大,我就幫助公司成長壯大。」
  3. 矽谷成功的真正秘訣在於真的非常重視人才。(公司應該培養並保護有創業思維的員工)
  4. (領袖的職責:協助優秀特質在組織內甚至組織外成功。領袖更重要的是思考組織的延續,甚或傳宗接代。)
  5. 承認員工有天可能離開公司反而有利於建立互信,進而發展出說服人才留下來的勞資關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用在組織內部對於人才的重視上同樣有道理。)
  6. 企業主管必須明確地找出並強調:公司的目標和價值觀與員工的職業目標和價值觀有甚麼共同之處。(這是雙贏策略,帕雷托最優裡的增加存量。)
  7. (在找到人才跟組織價值觀契合點的前提下,協助各個面向與特質的人才完成夢想,公司自然會迎來成長。)
  8. 作為員工的盟友,主管有責任幫助他選擇正確的下一步。這意味著主管應幫助員工評估他的選擇,即使這些選擇包含轉到其他公司工作。(記住!分開也可以雙贏!)
  9. (組織必須讓員工意識到,背叛型的離開對員工的傷害比對組織更大。你的組織有做到這一點嗎?)
  10. 表現有起伏是難免的,勞資雙方均應堅持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評價,而非對短期表現波動作出本能反應。(勞資雙方都應該視對方為投資,而且是長期價值型投資。)
  11. 定期檢視員工任務成長進度。(PDCA管理法則永遠適用。)
  12. 比爾蓋茲:「讓公司有別於競爭對手、讓你與眾不同的最佳方式,就是運用資訊情報做出卓越的事情。你蒐集、管理、運用資訊情報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輸贏。」
  13. 成功的團隊,會跨越界線建立稠密的人脈,在組織內外皆如此。(梅迪奇效應)
  14. (作為個人、作為員工,努力擴展人脈都是令你更有價值的關鍵,增加你被利用的價值。)
  15. (雇傭關係就好像男女交往,或許是對的人只是錯誤的時間。因此,即使分手,也可以保持聯絡,等待對的時間來臨。)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在iPhone上使用Workflow + Evernote,不中斷「得到」學習的筆記方式。

我是「得到」App的忠實用戶,每天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聽各個訂閱的專欄。
有看到不錯的題目,也聽知識新聞;有空坐下來的零碎時間,則是看李笑來老師的專欄,因為只有文字沒有音頻。

在這些大量、瑣碎的內容當中,時不時會有精彩的內容,或特別有力量的金句。
像「萬維綱菁英日課」有很多國外新內容的觀念,或是毀三觀的概念,常常聽到的當下就特別震撼。
「李翔商業內參」則有許多商業界名人大老的金句,都是商戰中的深刻體悟。
「劉潤五分鐘商學院」跟「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則是非常系統化的講解一門學問。
特別推薦「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真的是非常系統化、淺白的講解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特別適合門外漢入手。

得到提供畫線的功能讓用戶把重點畫下來,還可以在畫線重點上添加想法。
另外可以用複製的方式把重要的內容貼到個人使用的筆記軟體,例如我個人使用的是「Evernote」。
所以可以選取文字,複製,離開「得到」App,再開啟「Evernote」,建立新筆記,貼上文字,然後回到「得到」App。
在iPhone上,可以用螢幕下拉叫出「Evernote」的Widget,快速建立新筆記,貼上文字,然後回到「得到」App。
嚴格來講,透過Widget的方式,已經不算離開「得到」,算是比較不中斷學習的筆記方式。

不過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更快速的筆記方式,用「Workflow」 + 「Evernote」的華麗連續技,幾乎不中斷的紀錄今天的得到。

2017年3月,Apple收購了自動流程App「Workflow」並開放免費下載。
我則是在更之前,在前輩大大的推薦下已經付費買了「Workflow」這套非常好用的自動流程App。
現在既然Apple買下來開發給用戶免費下載,當然更應該好好使用這套可以將日常生活中一些Routine在iPhone跟iPad上的行動用自動完成的方式縮短我們的操作時間。

麻煩有興趣的人自己去下載「Workflow」研究上面提供的種種功能,我今天只針對「如何快速筆記得到App上的內容」作介紹。

知識新聞的內容可以直接整篇轉存到「Evernote」內建在「得到」裡面,但是通常筆記並不需要整篇文章,我們需要的都是產生共鳴或是衝擊腦袋的新觀念。
不過付費的專欄則不提供整篇轉存的功能。
得到另外提供一個「分享」的功能,將選取的內容,加上專欄的名稱,用圖片的形式儲存並轉傳到微信。
用意是希望用戶把精選的內容,透過分享的方式,轉傳給更多朋友知道,作內容行銷。

於是我會在把金句都儲存後,找時間將這些圖片都放上「Evernote」,作為PPT內容的題材。
但缺點是存一張圖片就跳出去處理筆記是很浪費時間中斷學習的,全部存完後再一次處理則容易忘記,或是因為大量的內容要一次處理而變得懶惰。

透過「Workflow」則變成如底下流程般自然,且幾乎不會中斷原本的思考,所以請容許我快速而不仔細地分享我的流程。



打開「Workflow」上面可以添加自己有需要的Workflow,類似編程的概念,選擇Create Workflow就好。


選擇Create Workflow後,會有許多的Actives可以選擇,我不細講每一個步驟跟截圖,但今天我們會用到Apps跟Photos&Video兩個分類的Actives。

  1. 進入Photos&Video,選擇「Get Latest Photos」。
  2. 進入Apps,選擇「Evernote」,當然第一次連接需要輸入你的Evernote Account Information。
  3. 選擇「Create New Note」,裡面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選擇Notebook,也就是預設要存在哪一個筆記本?我是有特別替這些內容建了「干貨」的筆記本。
  4. 再來回到Photos&Video,再選擇一次「Get Latest Photos」。
  5. 最後是「Delete Photos」。



接下來下拉螢幕,將「Workflow」放進Widget裡,就可以看到像上面的畫面,你可以自己把建好的Workflow取名,我就是直接取為得到干貨。

往後,在「得到」裡面看到好的內容的流程就變成:

  1. 選取內容,用分享的功能轉存為圖片。
  2. 下拉螢幕使用Widget,點一下「得到干貨」。
  3. 回到「得到」,繼續學習。

這麼做的好處在哪?
  1. 不中斷學習。
  2. 不需要事後大量整理,避免懶惰。
  3. 善用「Evernote」強大的圖片文字搜尋,需要內容時隨手可得。
如果後面希望可以在這些「Evernote」的筆記上加工,我個人建議使用「李翔商業內參」的模式不錯。
加個#可做談資、#可好好學習、#可開會中引用,之類的Tag,這樣準備開會資料、製作簡報,就有大量的可引用內容在你的資料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