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iPhone App]地圖-iOS6上堪用的內建免費導航機


升上iOS 6以後,說真的,很多人罵很慘的地圖功能我倒是沒什麼特別感覺。

用起來大概跟Google Map差不了多少,雖然的確比較容易出錯找不到地方。
但是之前用Google Map也出過錯,所以我已經養成了不全靠地圖的習慣。


前幾天因為出差的關係,有機會試用了iOS 6地圖導航的功能。
發現真的很強大,如果可以讓人信任的話,絕對可以取代導航機。


我不是專業評測,沒辦法寫出太專業的東西,也沒有其他機器可以做比較。

簡單寫一下開始導航後的幾個特點,是我覺得如果圖資改進後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1. 非常順暢的3D畫面,跟準確的定位,用起來跟我手上的PaPaGo差不多,不會看地圖有霧裡看花的感覺。
  2. 語音導航聲音清晰不太有機械音的感覺。
  3. 開始導航後不影響手機使用,可以隨時使用其他功能,會繼續用語音的方式導航。
  4. 如果不碰觸螢幕會關閉螢幕進入省電模式繼續語音導航,按Home鍵可以在上鎖狀態下顯示導航畫面。
  5. 跟通訊錄行事曆連結雖然是本來就有的功能,可是的確是很好用的功能,點一下通訊錄或行事曆裡原本輸入的地址,就可以開始導航真的很方便。

Google了一下其他人對iOS 6導航的看法,褒貶不一。
但是依我的需求,跟我通常會先確認導航結果的大概正確度,iOS6 導航是很值得一試的。

雖然景點的搜尋很弱,常常會找不到。
(我搜尋嘉義市政府,出現兩個結果,都不是正確的地點。 =.=)

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比較常導航的地點是手機裡就有地址的。
而且習慣稍微確認一下導航的地點正不正確。
那iOS 6地圖的導航功能倒是值得一試。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爸爸日記]12.10.17-愛打人的小胖




小胖昨天聽說在幼兒律動課打了人。

老師跟去接他下課的阿公講,小胖自己回家也跟媽媽講。
爸爸回家以後,媽媽要他自己再跟爸爸講一次。

他跟我說:「我在跳舞課打了翔翔、賴X恩,跟XXX。」
(打X不是保護當事人,而是我不記得他講了什麼。)


於是我很認真的,邊準備洗妹妹的奶瓶,邊要他自己跟我仔細交代過程。

我問他:「你為什麼要打人?」
他除了鬼打牆的回答:「啊大家都在跳舞啊!我就打人了!」以外,什麼都不講。
我當然知道你是在大家跳舞的時候打人啊!不然是在寫書法彈鋼琴的時候嗎?
總之他倔的很,不說就是不說,一直裝忙。

一直到我使出殺手瞷,跟他說如果不講,我就再也不要陪他玩了。
他才緊張的跟我說,就是大家在開心跳舞的時候,他也很開心的打了人。

我搞懂他的意思了,大家很開心的跳舞,他也很開心,所以他打人。


我知道小胖一直有這樣的問題,他用他特有的方式跟大家表達他的喜悅,還有他想跟其他人一起玩。
他不是故意的,甚至其實他也不常這樣。
但不管怎麼說,打人就是不對的行為。


於是我問他,是不是想跟他們一起玩,所以打人?
他說是。

我蹲下來,很認真的跟他說:「我要你答應我兩件事!」

我伸出一根手指頭,「第一,上課應該專心上課,不可以玩。」
他也很認真的跟我一起伸出手指頭。

我伸出第二根手指頭,「第二,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打人,好嗎?」
他也很認真的跟我一起伸出第二根手指頭。

我知道他有聽進去,因為他的表情也很認真。
但是我不知道他會記得多久,這種事總是要不厭其煩的耐心教他。


但這小子,會有那麼簡單嗎?

他伸出第三根手指頭,問我:「啊第三點勒?」
然後又伸出第四根手指頭,問我:「啊第四點勒?」

「沒有第三點跟第四點啦!就只有兩點!」
他看到我一臉暈倒的樣子,倒是笑的很開心。


怕他很快給我忘記我的耳提面命,於是我要他講一次我剛剛叮嚀了他什麼?

「第一點?」我問。
「不可以打人!」他說。

「第二點?」我再問。
他說:「嗯?不是只有一點嗎?」

哇勒!你最好是那麼快給我忘記啦!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爸爸日記]12.10.16-妹妹之於小胖是一種又愛又恨的生物



爸爸媽媽最重視的,大概就是兄弟姐妹間的互相關愛照顧了。
所以,從有了妹妹的那一刻起,就不斷教育小胖一定要愛護媽媽肚子裡面的那個,不管是弟弟還是妹妹。

因為,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小胖會因為弟弟或妹妹的出現而吃醋,進而欺負弟弟妹妹。
(雖然事實證明要完全不吃醋是不可能的。)


甚至,到了妹妹出生以後,所有要來看妹妹的好朋友或家人,我們也都會請他們順便帶個小禮物給小胖。
於是這一陣子,小胖的玩具櫃便多了好多小火車。
(話說如果睡前敢不收進玩具櫃,下場就是被爸爸丟進垃圾桶。)

不過,你還是無法避免,全家人不可能把注意力都擺在他身上。
雖然媽媽還是很愛他,爸爸下班第一件事還是跟他玩,跟他抱抱。
可是,媽媽還是要花比較多時間照顧妹妹,爸爸也還是會忍不住想多花點時間抱抱妹妹。

他總之是會找時間吃醋的。


有一回,爸爸手上正抱妹妹,看著地板上正在準備要玩小火車的小胖。
很心疼的問他:「爸爸陪你玩小火車好不好?」
小胖冷不防的回了句:「啊你就在抱妹妹怎麼跟我玩?」

一句話倒也讓我無法回答,他講的好像也沒有錯。
索性一手抱著妹妹,另一手跟他玩小火車。


不過真正看的出吃醋的,是他有一回早上跟媽媽發生的事。
因為媽媽正在坐月子,妹妹也需要多睡覺。
原本早上起床會在房間邊看Barney或巧虎邊唱歌跳舞的小胖就會被禁止類似行為。

那天早上,妹妹已經睡熟了,媽媽剛剛擠完奶很累,想好好睡一覺;小胖又想在房間裡又叫又跳。
媽媽乾脆趁著小胖跑到樓下的機會,把門關起來,打算好好睡一覺。

沒想到小胖又衝回樓上時,不知道是自己手滑還是怎樣,總之開了兩次門都沒打開。
好不容易開了門,在門口就幽幽的跟媽媽說:「幹嘛把我鎖在外面?」
媽媽可能是累也半夢半醒了,大概也沒跟他說什麼,小胖就幽幽的自己下樓。

然後根據樓下阿嬤的說法,小胖下了樓就跟阿嬤幽幽的說:「媽媽把我鎖在門外面。」
阿嬤可能聽了好笑又可憐,就帶著小胖出去買菜去了。

回家以後,小胖又跑回樓上,進房間要找媽媽。
(這時候他都不會想說怎麼門又沒鎖了嗎?)
進了房門就看到媽媽跟妹妹躺在床上睡覺,開口就問媽媽:「啊妹妹怎麼還在這裡?」


要做到讓兩兄妹和平相處看來不是件簡單的事啊!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業務經驗]從Things的信,對GTD的小小體認。



好友大志因為是"Things"的愛用者,很希望"Things"可以支援把建立的工作輸出到行事曆上,直接建立行程。
於是Mail了一封信給"Things"的開發團隊,建議下一版能增加這個功能。

開發團隊也真的回給了大志Mail,倒不是說會在下一版增加這樣的功能,而是說明了"Things"這套App當初設計的哲學。
我請大志轉寄了這封信給我,細細讀了以後的確如大志所説,對GTD這套系統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以下是大志寫給Things團隊的信,跟他們的回信,已徵得大志同意轉載。
Hi there,

I really love things,and I bought the iPhone Version.
I now try the Mac version and try to co-work with my iPhone, Here's the problem I have now:
I hope when I add a item in my Today/Next Action/Scheduled , it will appear in my iCal automatically.
So that when I launch my iCal on my iPhone or Mac I can trace a week plan or month plan.
I tried to find some cues in preferences and it  didn't work like what I want.
please help me. thank you .



Things團隊的回信
Hi ,

Sorry for the late reply, we are very busy at the moment. Great to hear how much you love Things.
In short, Things does not allow you to export tasks to a Calendar. To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why, let me explain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ings and how it is meant to be used.
Things allows you to capture, process, structure, and review the things you need to get done, in addition to creating a tactical list of items to accomplish during a day via the Today list. You might recognize these steps: Things’ design is informed by Getting Things Done, though it’s by no means endorsed by David Allen and we understand that people will use and want to use it in different ways. Essentially,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eam believes that, much like Allen lays out in his system, a system for managing your tasks is separate from a place where you keep explicit times and reminders. That’s better suited for a calendar.
The way I best understand Cultured Code’s design decision is this: we often mix up the times we’d like to finish something with a time when the thing is actually due, or, to be more direct, when the thing will become impossible or die altogether. This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with due dates, but could become even more fiddly and even more of a time suck with explicit times.
Keeping these tasks in a calendar allows you to manage your time-sensitive obligations with yourself and others. An example of something that needs a due date, to me, would be something like a meeting: you’ve scheduled a time with someone else, and that obligation you’ve created will be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to revisit if you miss it. You could reschedule it, but simply not showing up will cause problems, and you probably won’t be able to have the meeting if you simply show up two hours later. Thus, the due time in this scenario is much firmer and, I believe, better suited to a calendar.
Calendars (like Calendar/iCal and other apps) offer this kind of view of your obligations, in addition to bonuses like per-to-do alarms. Things doesn’t try to replicate the functionality found in a calendar. We think it’d add friction and more (though not more useful) metadata to project and task management, while ultimately not helping very much as there are already tools that do this much better.
Hope this helps you to understand the thought process this a bit more.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s, as I’d love to continue the discussion. We’re open to feedback, so thanks for letting us know how you feel.


先回到大志希望Things增加的新功能,可以將紀錄在Things中的事項直接加入行事曆中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可以不需要多做一個把Item轉發到行事曆的動作,對使用者來説似乎是很貼心的改進。
但回到GTD的本質,應該是一個用來紀錄腦海中所有大小事項,然後依照下一步行動分類,大量批次處理事項的系統。
GTD可以幫你紀錄下所有需要在電腦上完成的工作,但卻不該用來取代你的電腦。
如果你有一個行程需要加入你的行事曆(或是確認你的行程有沒有空?),你可以運用GTD紀錄,然後當你坐在電腦前,一次解決所有跟行事曆有關的事項。
或者,當下立刻確認你的行事曆,並把行程加進行事曆裡。
並把這件事情拋到腦後,因為你的行事曆已經幫你作了紀錄,接下來你需要作的只是定期檢視。

於是我把我的小小體認再回給了大志。
所謂的GTD系統,就是要幫助我們清空我們的腦袋,跟透過批次處理大量解決互相類似的工作,並節省我們寶貴的時間。
而透過GTD系統所節省的大量時間,並不是為了作更多的工作。
而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在更有效率的情形下,進入「流」的狀態。

把重要的事情用更好的品質處理好,會得到更好的效果;還能空出更多的時間,再提升。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業務經驗]你有多少C/P值?



上個星期五下午回到公司時,看到一個在我之前進公司的業務正在跟主管辦理業務交接。
算起來進入公司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他比我年輕幾歲,很有衝勁,每天總是盡心盡力把所有的工作完成才回家。
或許因為比較年輕,所以浮了一點,容易在言語之間誇飾他的工作跟表現他的功績。
但基本上是個很好的業務,總是盡力想辦法解決客戶的問題。

到了下班時間,他跟同事們說了再見,大家也輕輕的跟他說再見。
然後這件事就像船過水無痕一樣,沒人再提起。


禮拜一下午,老闆跟業務部開會的時候,問起了少一個業務這件事,不太開心。
我原本以為他是因為主管們沒有留住一個努力的好業務而發脾氣。

沒想到老闆發脾氣的原因是主管沒有好好掌握業務要離職的狀況。
萬一,是被同業挖走怎麼辦?萬一,後面跑來跟公司競爭怎麼辦?

一直到主管很清楚的交待了離職前的預防措施跟準備,老闆才總算是不再追究。
然後大家繼續開會,討論業績,沒人再提起這件事。


老闆現實嗎?不,他只是做他該做的,守護他的公司、他的事業。

我們往往會過於看重自己的身分跟重量,認為公司如果少了自己一定是很重大的損失。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可能一時氣憤下提的離職,認為公司不懂賞視人材,是公司的錯。
卻不過是老闆經營企業多年,無數來來去去員工分之一。

我們都把自己看的太重。


但其實我們能做的,就是精算自己的產值。

記得,確保老闆付給你的薪水付的物超所值。
你確實能夠為老闆賺進遠高於你的薪水的價值,這就是你身為員工的C/P值。
如果你希望老闆付給你更多薪水,那就算算看你是否為老闆賺進更多利潤,是不是幫老闆變出更多現金。


然後有一天,當你要離開公司的時候,不管你有多少的產值,帶著多少的委屈離開。
永遠別以為公司少了你就會一厥不振,少了你就會經營不善。

不!別臭美了!別自怨自艾了!
懷抱著這種心態離開的人不仿回首看看公司少了你又茁壯了多少?


努力充實自己,總是保持產值;保持謙虛,兢兢業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