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爸爸日記]12.02.23-小胖牌搖搖車

所有小朋友如果對看醫生有任何期待,一定都是為了小兒科診所門口常擺的投十塊就會搖晃加音樂的搖搖車。
小胖自然也不例外。

每次有需要看醫生,在診所門口就是先談好條件,進去乖乖看完醫生吃藥,就馬上給他十塊玩門口的搖搖車。
可能是爸爸媽媽從沒失約不守信的緣故。
到後來我們甚至可以跟他講好先給他玩搖搖車,他還是會遵守約定看醫生吃藥不賴皮。
所以只要父母能守信用,小朋友其實也會自然守信用。
換句話說,做不到的事千萬別隨口答應。


扯遠了。
後來有時候小胖會自己說他想看醫生,因為這樣就可以玩搖搖車了。


最近是小胖跟媽媽開始玩起新遊戲。

小胖會拿一塊錢投到媽媽用手圈住的投幣孔。
然後坐到媽媽的大腿上,媽媽開始帶著他搖搖晃晃。
這叫「媽媽牌搖搖車」。

前兩天晚上,他主動拿著一塊錢過來找我。
問我:「我可以坐爸爸牌搖搖車嗎?」

於是我放下最近正在看的「長路」,坐到床邊,雙腳併攏。
然後把手圈成投幣孔,讓他把一塊錢投進我的手裡。
他坐上我的大腿,我們開始搖搖晃晃了起來。
我一邊陪他搖晃,一邊跟他說:「爸爸牌搖搖車比媽媽牌的時間還要久喔!」
然後他唱巧虎DVD裡的兒歌自己配樂。

等到爸爸牌搖搖車的時間也到了,我的一塊錢酬勞也順利落袋了。
本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他身上也不過就一塊錢,我準備回到沈重的「長路」時。
他坐到我的旁邊,雙腳併攏,跟我說:「爸爸!你要坐寶貝牌搖搖車嗎?時間很久喔!」

看他那認真的樣子,你怎麼忍心拒絕他?
於是我把一塊錢投到他手圈起來的投幣孔,一屁股老實不客氣的坐到他腿上。
別以為我會因為他才三歲就不敢坐下去。
我可是付了錢的,他可是自願接客的,別想收錢不辦事!

他開始搖搖晃晃了起來,還服務周到的自己唱歌配樂。
只不過搖沒兩下就跟我說時間到了,說好的時間很久呢?
而且從頭到尾都是他自己搖搖晃晃,我都沒感覺到啊!

然後他急急忙忙的把我趕起來,對著我說:「我有錢了!我要坐爸爸牌搖搖車!」

好小子!原來是在打工賺錢啊!!!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碎嘴]數位之心



還是接續正在讀的這本書「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作者既然是前任的Google資訊長,當然花了不少篇幅討論數位工具對他生活產生的幫助。
(雖然他大聲喊冤說他手上沒有一張Google股票)

他花了三個章節說明並介紹如何使用這些恰巧由Google提供的服務。
(話說他也是Apple的愛好者,甚至直接呼籲讀者買支iPhone吧!)

但我並不打算分享他書中所談到的種種服務,因為那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我看完這三個章節後,在我的筆記(是的,沒錯!紙筆的傳統筆記)上寫下這段字。

所有的電子工具,都該是為了更系統化、更單純化你的生活而存在。 因此,電子工具的學習曲線都該極短,而且要極易融入生活。

你不會再像從前那麼急躁、慌張、緊張。往後每一天,你都能自在地多呼吸一點新鮮空氣。
--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回到沒有數位工具之前的你想一想,你的生活真的有因為數位工具的協助變的更輕鬆嗎?
你的工作是因為數位工具變的更容易管理?或是反而因此24小時離不開工作?
數位工具應該是協助你更加善用時間,利用瑣碎時間處理小事。
才能換取大塊而完整的時間,讓你有留白能夠思考更加重要的念頭,或更大的計劃。
數位工具應該是協助你隨時清空腦袋裡的雜事,交由工具代你記憶管理。
才能有多餘的腦力進行更深層的思考,或是單純給腦袋一個休息的機會。

不管是上一篇提到的紙筆做筆記,或是這篇的數位工具管理。
目的都是為了管理你的心。

心管理好了,生活自然會變得井然有序。
生活變得井然有序,遇到緊急狀況自然有能力不慌不忙的處理。

一切,從心開始。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碎嘴]讀「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有感



上午在讀「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時,讀到用萬用手冊,還是電子工具?
有些感想,雖然是老調重談,還是跟大家分享。


紙張還是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所以隨身帶著筆記本還是很好的習慣。

每當成千上萬的念頭在腦子裡轉個不停,只要能夠拿張紙把這些想法寫下來,我就頓時輕鬆許多。
紙張感覺上比較實在、可靠,也讓我的壓力更能宣洩。
--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


我還是要再說一次用紙筆作筆記的重要性。
你當然也可以用電腦、手機或是平板紀錄想法,或是整理重點筆記。
但相信我,那感覺就是不對!
每當你需要整理腦子裡紛亂的想法,用筆在紙上把想法整理下來,就是可以得到比較多的平靜。

我總覺得,現代人過著過度數位化的生活。
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爆炸性的資訊,二十四小時的塞滿我們的大腦。
電視、廣播、網路、廣告,隨時用暴力的方式硬讓人把資訊囫圇吞下。

環境不容許我們有時間,正視我們的內心。
親筆書寫正好是一個很棒的方式,放慢生活的腳步,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內心。

有時是人本身的問題。
我們總希望可以填滿所有的時間,卻總忘了留一些空白給自己的心。
透過文字書寫,刻意的切出一段完整的時間給自己孤獨一個人。

孤獨一個人,在桌前。
也許給自己一杯熱茶,或熱咖啡。
或許聽點音樂,或許不聽。
不是要你發呆、不是要你打盹,也不是要你拿著遙控器亂切。
就是一邊閱讀,一邊筆記;或是對著空白的紙寫出腦海裡的想法。
給平日辛苦工作的心一個心靈的馬殺雞,不是很棒嗎?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業務經驗]給自己一場心靈的散步



接續上次的山達基課程,其實還有一些想法是想跟大家分享的。

影片裡面提到了在長期工作或專注於每一件事物上,眼神會變得過於集中於某一點。
這時即使你把眼神移開,視線可能也會變得模糊,無法集中。
(其實這不就是近視嗎?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就是教育訓練的本質。)

山達基建議每當結束長長的工作,或從一段很長的專注中離開時。
應該要給自己一段長長的散步,眼光不要再放在類似距離的點。
多看看比較遠距離的事物,多多觀察人群。
(其實這不就是預防近視的方法嗎?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就是教育訓練的本質。)


其實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也是如此。
很容易因為長時間的工作,心思專注在某一領域,而造成心靈上的疲乏。

心思不斷集中在某些區塊,沒有均衡使用,心靈很容易近視(心靈狹隘)。

這不是你的心靈真正的感到疲累,而是你沒有善待你的心。


所以我總認為,應改廣泛培養自己的興趣。

除了工作、工作、工作以外,要能有其他的興趣充實滋養自己的心。

而這個(或這些)興趣,最好能跟原本的工作相差越多越好。

動態的工作,最好搭配靜態的興趣;靜態的工作,最好搭配動態的興趣。


我參加一些的活動、聚會,認識不同場域的朋友。
大家沒有任何心機目的的認識交往,激盪想法,或是再單純不過的聊天,沒有原因目的。

蘋果圈的聚會、讀書會,或是好友推薦參加的課程。
每一個都是我工作之餘補充心靈能量的重要場域。

一天疲累的工作結束,再參加額外的活動會讓我感到更有精神,而不是更疲累。
因為工作的疲累並不是真正的疲累,只是需要得到轉換罷了!


我也喜歡閱讀,非常喜歡。
每一天總要透過各種不同形式,多少進行一點閱讀。
我閱讀的範疇很廣,沒有特定過任意主題,沒有為了工作而閱讀。

沒有特定媒介,透過電腦、透過書本,或許透過iPad或iPhone。
大多數時候涉略片段式的閱讀,有時候刻意切出一段時間完整的閱讀。

但不管是透過什麼媒介,做哪一種形式的閱讀。
閱讀這件事本身就帶給我很大的樂趣,無關目的。


這是我給心靈散步紓壓的方式,你呢?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業務經驗]透過ARC三角形,進一步思考客戶關係的建立與維繫。



這篇文章是公司內部教育訓練看的影片的心得報告,原文轉載到部落格上分享。


我們一般在首次見到客戶的時候,遇到最大的問題便是如何跟客戶快速的建立親切感。
建立親切感後,再給客戶實體的信任感,進而成交。
成交成為客戶之後,透過良好的溝通,維繫客戶關係。

山達基所談的ARC三角型概念,正巧很適合用在快速建立親切感、給客戶實體的信任感,以及成交後透過溝通維繫客戶關係。

1.      親切感(Affinity):對某事物或某人喜愛或喜歡的感覺。
如何快速讓第一次見面的客戶熟悉你?快速讓第一次見面的客戶對你產生親切感?
透過觀察,迅速找出客戶與你之間的共通點,找出客戶會感興趣,而你也了解的話題。

2.      真實性(Reality):定義為它所呈現的樣子。你認為它是真實的,它就是真實的。當客戶對你產生了親切感,開始樂於與你交談聊天,進一步的令客戶產生信任感是成交的最主要關鍵。
練習讓自己的說化更有力量,透過不斷充實專業使自己的言談更有內容,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便會月來越具體,成為真實。

3.      溝通(Communication):兩個人之間互相交換想法或目的。在人際關係中,溝通比其他兩點更為重要。
客戶成交後便是經營客戶關係的開始。
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頃聽客戶的聲音,並必要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溝通是ARC三角形中最重要的一個角,三角形從溝通開始,而溝通使親切感和真實性存在。

這三個角,彼此存在,互相依賴。
其中一角降低,其它兩角也會降低;其中一角升高,其它兩角也會升高。
我更認為應該時時檢測個人每天對這三個角的執行。
每天檢查有沒有某一個角因為疏忽而降低了?又有沒有哪個角因為自身的努力而拉高了?
透過每天檢視,不斷擴大三角形的涵蓋範圍,光芒(ARC)便會越射越遠。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業務經驗]航向偉大航道的夥伴們



最近開始看起已經紅了很多年的「海賊王」
(現在譯名改為航海王,但我還是喜歡原本的名字。)

剛開始看,還沒看很多。
不過串連故事,搭配最近的一些狀況,讓我對夥伴有了一些想法。


海賊王真的是一部如何成為海賊王的漫畫嗎?我認為不是。
海賊王其實是一群夥伴在偉大航道中如何互相扶持、互相成長的故事。

魯夫,抱著必死的決心想要成為海賊王,絕招是惡魔果實的能力,能伸能屈的橡膠人。
索隆,想成為天下第一的劍士,三刀流是他的絕技。
騙人布,想成為勇敢的海上戰士,在海賊船上的定位是狙擊手。
娜美,想用航海知識畫成一張世界地圖,在海賊船上的定位是航海士。
香吉士,夢想是找到全世界海洋食材聚集處「All Blue」,有超強的腿技及菜刀法。

--以上資料來自中文維基--

因為我目前進度只有到這邊,所以後面出現的角色我就沒有查了。
(這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吧??)


這些夥伴,懷抱著不同的夢想,擁有不同的技能,但卻聚集在同一艘船上。
目標不同,卻能成為夥伴,而且用生命守護彼此的夢想。


正好最近對夥伴有很多的感觸。

即使在同一個業務單位共同打拼的夥伴,也不見得每個人懷抱一樣的夢想,一樣的目標。
當然,更不可能每個人擁有相同的武器。

問題是,有沒有決心跟持之以恆的毅力,要完成自己的目標與夢想?
有!身為夥伴,都應該盡全力的幫助夥伴守護。

每個人擁有的武器不同,每個人實現夢想的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
身為夥伴,就是在夥伴需要協助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夥伴支援。

而不是逼迫每個人,都要成為魯夫。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吃過惡魔果實,也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海賊王。
想當世界第一的海上廚師,不也是個很偉大值得守護的夢想嗎?


一起在偉大航道上,各自為各自的夢想努力。
在夥伴需要幫助的時候,全力以赴;在平時,默默各自加油。

所謂的夥伴,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業務經驗]隨身帶著筆記本



上圖是我利用昨天一個空檔的時間在7-11快速畫下對這篇文章內容的心智圖。
延續上一篇文章,有一種話沒有說完,大便還有一小段卡在屁股的感覺。


我說對於很多時候,紙本的直接書寫是數位工具所無法取代的感覺。
我也徹底落實這一點,隨身總會帶一本筆記本,跟幾張背面空白的二手紙。
所以這篇就分四個面向來談談隨身類比工具(筆記本)使用上的優點。


第一,快速。
雖然現在很多人慣於使用手機,手機打字的速度也不慢。
但對我來說,在紙上寫的速度還是遠快於在手機上輸入。


第二,想法。
在紙上一邊寫一邊思考真的對靈感很有幫助。
手寫、眼看、腦觀想,紙上逐漸出現一幅圖像,想法會迅速成熟。


第三,幫助思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廣告或電影中,不管是什麼筆(毛筆、鋼筆、原子筆),特寫在紙上書寫的畫面。
我老是對這樣的畫面相當感動。
實體的筆握在手上,寫在真實的紙上的筆觸,跟打字,或觸控筆在平板上作畫,感覺是不同的。


第四,追蹤。
因為數位工具太容易修改了,所以我們很容易把捨棄的念頭刪去。
但在紙上書寫,尤其為求快速,我常常是把捨棄的想法直接打叉。
這對思考上的好處是,當你打算回顧思考的路徑時,變得相當容易。


第五,易於分享。
跟人討論事情,如果可以隨時拿出一支筆跟一張紙,快速的針對雙方的想法做記錄。
或是用言語不容易表達的觀點,可以透過紙筆快速畫出重點。


透過紙筆跟心智圖,我快速的整理出這篇文章的重點。
坐在電腦前,不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還要扣掉龜毛推敲文字的時間)
還不隨身帶著你的筆記本或紙跟最好寫的筆嗎?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業務經驗]隨身數位工具



沉寂了一個多月沒有發表新文章,但其實心裡是很多新的東西一直不斷的浮現的。
最近終於理清了一些念頭,也重新想好對這個部落格的經營方式。

那麼就一起來迎接2012年的第一篇文章吧!


2012年我給自己一個小小期許,希望每個月能夠在自由聚分享一個跟自己本身業務工作相關的小主題。
一月份我已經分享了我在工作上如何運用Dropbox。
雖然是老調重談,但總是我自己實際運用上的小小心得。

在發想的過程我越是對數位隨身工具有許許多多的想法,所以新的一年我也打算隨手將想法記錄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因為是隨手記錄,可能會比較雜亂無章,沒有統一性,也不見得會跟業務有關。
但我決定都擺在「業務、開發」這個標籤,集中管理,發散思考。


於是,第一篇,就跟業務沒有什麼關係,但卻是我過年期間很深的感觸。

這次旅行讓我更覺得iPhone是我離不開身的工具了。
當我不信任導航時,我寧可透過google map指引方向。
當我需要音樂,分享的喇叭或獨享的耳機恰好夠我使用。
看到需要記錄的瞬間,有什麼比口袋拿出來不需任何調整的相機更快?
最重要的是,當一切需要隨手可得,更能專注在旅行的過程產生的點點滴滴的小確幸。


以上摘自本人臉書訊息

什麼是好的隨身工具?能真正解決你的問題的才是好工具。
一個朋友說的很好:「需要超過三天學習的工具,就是不是好工具,而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當我需要做記錄時,不需多做思考,便可以決定要文字記錄、拍照、錄音,甚至錄影。
而我手邊的工具都可以很輕易的幫我做到以上事情,甚至三個動作內要讓我能開啟需要的功能。

一次性需要的資料,記錄後,立刻透過E-mail傳給被分派任務的對象,mail裡立刻留下記錄。
需要建檔的資料,mail後隨手上傳到Dropbox將資料同步進電腦,甚至跟同事之間共享資料,可以立刻分享給所有人。

自己比較個人的筆記資料,我用Evernote記錄,像部落格文章,或是心裡的一些想法或念頭。
以便可以回到電腦端繼續把未完的念頭完成。

最近跟Joseph正在討論的讀書會細節,Joseph透過Simplenote與我共同討論。
比起mail,更容易觀察兩個人討論過程的變化,但目前困擾是要自己去檢查對方有沒有新的筆記。

更私人的東西,最近試著用momento做記錄,很像是本隨身的小日記本,可以快速記錄心裡一些小念頭或想法。
前兩天好友老K建議我不如試著每日一卦,幫助決策,於是我把每天卜的爻辭記錄在裡面,以印證生活中發生的事。
但現在這個版本的momento有個會被虛擬鍵盤擋住功能的小bug待修正。

我透過flipboard、蘋果日報、Pluse訂閱新聞還有Safari上的書籤,吸收新資訊。
TED裡會找一些有興趣的議題下載,等有空的時候看。
資訊太多,能吸收多少是多少。

行事曆裡清楚記載每天行程,但我還是會用筆記本記錄一次,一年下來,紙本帶給你的感動完全不同。

Instagram跟Path分享我這凡人眼中的世界。

iBook裡有我最近正在讀的書,隨時隨地可以翻上幾頁,很棒!

Facebook每天要跟各個領域裡的朋友做連結,也是我2012年的主要目標,人脈連結。


即使我已經非常依賴我的隨身數位工具。
但每當要跟朋友討論一些想法,或是自己要針對某個東西做更深入的發想。
我還是會拿出我隨身帶著的A4 iPaper筆記本。(再幫國華打廣告,因為真的很好用。)

數位工具或許非常好用,可以後悔、可以整理的整整齊齊、可以隨時從中插入一些東西。
但筆跟紙接觸的質感更能激發我的想像。
每一個思考過程留下來的筆跡都是一個歷史,每一個打過的叉叉都是曾經有過的想法。

完成思考之後,用相機一拍。「啪!」就完成數位化。


最後,分享老K的話,「沒有辦法幫助決策的工具,都是玩具!」
別讓手邊強大的工具,變成了可惜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