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頓商學院的教授Adam Grant最近在LinkedIn上發表了一篇"What Millinnials Really Want Out Of Work"。
裡面談到了新生代(Millinnials台灣應該是翻成M世代)在工作中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麼?
我覺得很有些道理,跟EMTP的老師討論了這篇文章。
他更進一步的把這篇文章談到的道理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做結合,將原本較抽象的理論用新世代的語言重新做了詮釋。
在得到教授的同意下,我用我的破英文把文章的重點翻譯,再套進馬斯洛的理論,希望可以分享給想要找到心中熱情的人一些想法。
同時,附上原文的連結,如果有覺得翻譯不甚精準,或是覺得文章還有其他也很重要的部份我沒有翻到的,歡迎一起討論。
另外,在進入正題之前,也要討論一下何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得最廣泛的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摘自維基百科
摘自維基百科
當然,後來其實針對需求層次理論又有很多新的論述,不過這邊暫且不提。
Adam Grant的文章則並沒有將層次由低至高的排列,為了尊重原文,我以Adam Grant的順序為主,再套入需求層次理論比對。
Adam Grant Ph. D分析新世代百萬富翁的需求,將之歸納為五個面向:
一、Intrinsic(內在的):工作樂趣、學習機會、充滿挑戰。
這個面向包含了尊重需求跟自我實現需求兩個層次。新世代對於工作,相當看重的是工作內容的挑戰性,還有企業對於人材的重視和培養。簡單說,就是在這個組織工作能不能得到成長?能不能得到成就感?
二、 Extrinsic(外在的):收入、精彩、地位。
這個面向包含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跟一部份的社交需求還有尊重需求。當然,錢很重要,組織有沒有相對於能力給出對等的報酬肯定很重要。但同時新世代還很看重的是工作的精彩程度,還有社會地位高不高?像德國,對勞力密集的工作也很尊重,能把勞動力的技術當成工匠看待,當然不會造成新世代的排斥。
三、Altruistic(利他的):幫助他人、社會貢獻。
這個面向包含了社交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因為新世代普遍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會想要在工作之間或之餘,貢獻自己的能力,為社會或世界做一點事。
四、Leisure(休閒的):假期、平衡。
這個面向比較難在需求層次理論裡找到對等的需求,因為這算是新世代對於人生的不同看法。不同於上一個世代一輩子努力工作,新世代會更願意在努力工作之餘多犒賞自己一點。
五、Social(社群的):與人互動、結交朋友。
這個面向當然直接比對了社交需求,新世代更看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一部份源自希望自己的表現能被更多人看見,另一部份也是因為隨著網路的發展,交流跟互動變得越來越容易,成本也越來越低廉。
Adam Grant也引用了心理學家Jennifer Deal的話"All generations have similar values; they just express them differently"(每個世代的人價值觀其實相去不遠,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
我認為文章所提到的面向都跟絕大多數年輕人追求的相同,所以特別寫出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