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業務經驗]在職進修英文的三個建議(免費版)



前幾天,拜訪客戶的時候無意中被客戶問起,如何在工作滿檔的情形下學習英文。

我拜訪的是廠務部的主管,應該沒有英文的需求,可是因為他們公司規定所有員工都必須多益考到500分以上,讓他很困擾。
其實公司這樣的規定並不過份,因為他們是專作外銷的廠商,常常都有外國客戶來看廠、查廠,會直接面對第一線的工作人員。

他說他們公司也安排了外籍老師來幫員工免費上課,可是他的工作很多,實在也很難好好空出時間專心學習。

我把我在職場中進修英文的經驗跟他分享了,也覺得很適用在所有人的職場中,所以也寫出來分享。

為什麼要加個免費版呢?
因為我現在持續進修英文的成本很低,幾乎可以省略不計,我也會分享一些免費的來源,是可以做到完全免費的持續進修的。


第一,動機。絕對要了解你學英文的動機,才會有動力去學習英文。
像我現在學英文的動機,就是工作中會大量用到。
我要讀很多英文的產品資料,或是國外新的資訊,或是來自原廠的各種報告。
常常也會有客戶提出各種需求,原廠的回覆就是一個網址連結,或是很籠統的答案,我必須自己先讀過資料以後,再提供給客戶準確的資訊。

每個人都一定會有一個學英文的動機,必須找出你持續學習的動力,才不會很快的熱情澆熄。


第二,開會盡量多使用英文做紀錄。
這也是我在這個工作養成的習慣,我發現對英文的進步非常的有效。
因為跟原廠的業務或技術開會時,他們會要求你要用英文做紀錄,讓我漸漸養成了會議紀錄用英文的習慣。
(想像你的電腦螢幕投影在牆上,然後你一邊打字原廠的人員一邊看你有沒有正確紀錄。)
雖然原廠的人員跟我接觸的也都是台灣人,可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用英文紀錄,也就都要求我要用英文。

包含我寄給原廠的信件,雖然他們不規定你不能用中文,不過看著他們都用英文回你,很快你就會自然的用英文寫。

最後,我習慣了跟客戶用中文討論開發案,然後用英文在筆記本上寫下來。
因為既然最後都要用英文做回饋,乾脆一開始就都用英文更快。

當然,跟客戶討論的內容不見得都能準確的用英文表達,可是我會盡量的用我會的單字形容。
當我覺得需要知道正確的用法時,我再去查正確的英文怎麼表示。
真的沒有辦法的時候,再用中文紀錄,因為大前提當然還是不能延誤工作。

這樣一年下來,我發現我越來越可以用英文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想法。
碰到必須用中文表達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第三,跟興趣進一步融合。
我有輕微的資訊焦慮症。(用輕微形容是因為我認識很多重症癌末等級的,相比我算輕微了。)
所以我每天要閱讀大量的新聞、論壇、部落格、翻譯報導。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國際新聞、財經新聞、3C產品,或是新奇有趣的東西。

我把興趣跟英文做了連結。
我在iOS的Newsstand上訂了Bloomberg Businessweek,一年52期台幣$690,這是我唯一有花錢的刊物了。
它有最新的國際新聞、3C、財經,一年$690說真的不是很高的投資。
如果連這$690都想省去的話,像紐約時報每天都有三篇免費報導可以看,訂閱電子報就會自動送到你的信箱,也是不錯的選擇。

然後我在Podcast上訂閱This Week In Tech跟Economist,兩個廣播都是免費的,一個介紹當週最重要的科技大事,一個介紹國際的重要新聞。

我在手機上安裝TEDiSUB,我會下載我有興趣的TED演講,等有空的時候看。

身為一個Apple Fan,我當然也有在Podcast上訂iPhone Tips跟Apple Keynote。

更重要的是,我幾乎沒有特別另外花時間閱讀或聽這些內容。

我預先下載這些內容到我的iPhone或iPad上,當我拜訪客戶的空檔,我看時間長短,讀一兩篇有興趣的Businessweek文章,或是看一到兩個TED的演講。
我利用開車的時候聽This Week In Tech跟Economist,最多是利用假日早起的空檔看Apple最新的發表會。

因為這些內容都是我平時就感興趣的東西,我平常就有接觸到中文的內容,當聽到或看到英文的內容時可以很快產生連結。
而且也因為是我感興趣的東西,讀來沒有學英文的壓力,就是很開心的在吸收新的資訊。


以上就是我發現對在職學習英文非常有效的三個建議。
這三個建議或跟我的工作連結在一起,或跟我的興趣連結在一起,或跟我的心念連結在一起。
我自知距離英文流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是如此學習英文不讓我因為工作繁忙沒空學習,也不因此打擾到我的個人生活。

我認為,以上三個建議還頗適合有心想進修的人服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