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看的是上集,不過我比較喜歡這張海報!)
中秋節感謝老婆公司老闆的德政,跟老婆去看了今年國片最受歡迎的「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Wiki了一下發現上集的太陽旗代表日本的國旗,象徵日本人的入侵;下集的彩虹橋代表通往賽德克族祖靈之家的道路。
或許拍攝角度比較像紀錄片,試圖用比較公正的角度去描寫霧社事件。
(例如拍出莫那魯道嗜血的一面,或是對手無寸鐵的日本婦女、小孩也不留活口。)
然後CG的部份也很明顯還有進步的空間,像某些獵捕山豬的畫面,山豬跑動的感覺極不自然。
但基本上仍不失是一部大片,一部拍的極好的大片。
但我想講的當然不會是影評,太多影評人評論這部片了,我還懂得掂掂自己的斤兩。
我看到的是導演的企圖心,就像是電影界的莫那魯道。
一部號稱花了台幣七億的電影,即使刻意拆成了上下兩集賺兩次電影票。
但賽德克巴萊大概也沒辦法從票房上回收成本。
還是很有趣的吧?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國片,拉到大中華地區也是相當高的拍片成本。
可是換算成鎂,跟神鬼奇航的強哥個人片酬比還差上一截,大概跟駭客任務基諾哥差不多。
我們有史以來最貴的電影,跟一個好萊塢大咖影星拍一部戲的薪水差不多。
然後這部電影不會有大陸市場(獨立意識)、港澳市場(看不懂)或日本市場(仇日?)。
再往世界各國看也沒有什麼國家會對這部片有興趣。
要看史實,台灣的歷史沒什麼人關心;要看戰爭場面,好萊塢大片做的更好幾百倍。
看完的我覺得,這是一部幾乎不可能回收的電影。
就算真的很可怕的回收了,投資報酬率也肯定低的可怕。
那為什麼魏德聖還要想盡辦法,借到每一塊錢來完成這部電影?
我覺得,魏德聖有一種跟莫那魯道一樣的使命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知道花七億拍一部外銷沒人看的電影賺錢的機率很低,還是要拍。
就像莫那魯道一樣,明知道打日本人不可能贏,沒機會獨立,還是要打。
他們為的,不是輸贏,不是勝負,而是一種使命感。
莫那魯道為的是頭目的尊嚴,族人的尊嚴,為的是死去後能光榮的面對祖靈。
魏德聖為的是身為導演的尊嚴,身為台灣人的尊嚴,台灣也能拍出夠水準的大片。
所以這是我認為他為什麼要選定霧社事件拍攝的原因。
發生在台灣本土原住民身上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壯烈。
莫那魯道若沒有年輕時的饒勇善戰,也沒有影響力號召六個社的勇士跟他一起赴死。
同樣的,魏德聖如果沒有海角七號的大賣,也不可能找得到金主資助拍攝需要的鉅額資金。
莫那魯道若是只號召勇士,而自己站在大後方光搖旗吶喊,也沒有人願意為他賣命。
同樣的,魏德聖為了這部片也是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財產,之前賺的一起全部賠進去。
沒有這樣壯士斷腕的決心,也找不到願意投資的人。
莫那魯道若不是進入成熟,懂得運用更多的戰術,跟適當的攻擊時機,或許霧社事件也沒有拍成電影的價值,因為一發動就被鎮壓了。
同樣的,魏德聖也很巧妙運用了各式各樣的話題延續熱度,再選定國片復興的一年上映;若不是如此,或許這麼一部大片會成為國片史上最大的虧損。
賽德克族人悶的夠久了,是時候把累積的憤怒一次爆發了。
期待國片復興的民眾也等待夠久了,是時候讓好片重返戰場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