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亂評]讓天賦自由(上)




我還是把這本書分成上下兩個部份作討論。

上半部針對大家對書的內容討論作紀錄,下半部紀錄大家對四個關鍵問題的想法。



先討論一下作者Sir Ken Robinson的背景。


其實他原本小時候非常善於踢足球,原本父母對他的栽培也是希望他終有一天加入利物浦當地的職業足球隊成為職業足球選手。

但小兒麻痺症讓他從此雙腳不良於行。

卻也讓他發現他對教育的終身熱情,進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教育專家。



再來討論書名,英文書名是「The Element」,為甚麼中文書名會翻成「讓天賦自由」?

Element中文直譯應該是”元素”,為何會翻譯成”天賦”?


我覺得這個翻譯的真好。

萬物的組成都源自基本的幾個元素,但元素不同的組成及比例卻能讓世上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所以所謂天賦,就是每個人都有,但卻又每人不盡相同的,與生俱來的能力。


至於你的天賦在哪裡,就留待個人努力發覺尋找。



Sir Ken Robinson寫這本書的時候,也在TED 2006年度大會發表了十分著名的演講「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而那一天的TED年度大會也正是高爾發表「不願面對的真相」演講的場所。

姚仁祿老師有把演講翻譯成中文版放在Youtube上,可以給大家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GKAIS7Q4g


導讀人Joseph提到,其實本書真正的精華就在書中各章節一個個精彩的舉例,還是鼓勵大家詳讀本書,從一個個實例中找到自己的天賦,讓天賦自由。



Marvin分享書中洪蘭教授推薦序的部份,「假如孩子沒有學好,那是老師沒有教對」。

每一個孩子,或說每一個人,都有他天生能力擅長的地方。

作為老師,或是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把他放在對的位置,讓他的天賦自由。


Marvin也引述了俄國小說家索忍尼辛的說法,我這邊節錄最後精華兩句。

做你該做的事,把自己提升到最好的狀態,才可能將世界帶往更好的方向。



Cory除了幫大家定義書名之外,也特別提到書中關於天命的部份。


天命是什麼?

天命有兩大成份:「天資」與「熱情」;天命有兩個先決條件:「態度」與「機會」。

作者用簡單的八個字把天命講的非常透徹:我有、我愛、我要、在哪?

我有沒有這樣的條件?我愛不愛這樣的工作?

對於目標,我有多想要?而機會,在哪?


四大方向,檢視你的天賦在哪裡?你找對你的天賦了嗎?



Joseph提到哲學家笛卡兒的結論。

認為唯一可預設的前提,就是他自己的存在。沒有他,就沒有這些思緒。即「我思故我在」。

這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得先證明自己,才能往更深層思考邁進。


在談到群體思考時,Joseph也分享了螃蟹理論來驗證群體思考的危險性。

所謂螃蟹理論,就是當一群螃蟹被放在同一個桶子裡時,漁夫不用擔心螃蟹爬出桶子。

因為只要有螃蟹想往外爬,其他螃蟹就會把牠往下拉,不讓牠逃跑。

大家都乖乖待在桶子裡,為甚麼你要逃跑?這就是群體思考的危險性。


所以,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人要懂得獨立思考,勇於挑戰權威。



新同學Judy分享了她的想法。

要當別人的顧問(給他魚吃)不如當教練(叫他釣魚技巧)。


還談到最近當紅炸子雞David Wu。

David Wu從小喜歡玩洋娃娃,這在一般的家庭裡大多會被禁止,男生怎麼可以玩洋娃娃?

但吳季剛的父母不這麼想,還反而送他到美國實現他的夢想,也才能有今天的他。


良師,不一定指得是學校的老師,其實大多數時候更重要的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態度跟觀念。



Claire分享了關於熱情。

說到舊金山著名的金門大橋,當初想要興建金門大橋的建築師自己並沒有足夠的資金。

於是四處拜託找金主出資幫忙,他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說服當地居民共同出資興建大橋。

要完成這樣浩大而不知道何時能夠回收的工程,他得打動多少人的心?

而他自己,又必須付出多大的熱情與勇氣來堅持這個理想?



我自己談到了韓寒,從教育應該培養通才或是偏才切入。


韓寒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例子,他有十分優異的文學天份,但他的數理顯然不行。

但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下,偏才的孩子是不被認同的,於是他被拒於大學校門之外。

一直到他寫的小說拿下了重要的文學獎項,才有上海復旦大學為他打開大學之門。


韓寒是幸運的,他特別突出的天賦夠早的顯露出來,那麼那些來不及發現自己天賦的人呢?

家長、良師、社會制度,有時缺一不可。



呼!到這邊分享完上半部我有節錄到大家對「讓天賦自由」的一些想法。

手動的不夠快可能還是很多很棒的意見沒有紀錄到,還請見諒。


接下來是大家對於書封四個關鍵問題的想法,等整理好了再跟大家分享。


謝謝收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