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灣以後,臭小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很驚訝於小胖的大食量。
套句外婆說的話:「這孩子有開脾。」就是說他的胃口有打開。
我幾乎不插手任何臭小胖他媽對臭小胖飲食的意見,除非是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像是牛肉需要剁碎成肉泥,很爛很爛的那種肉泥,能拿來作牛肉丸的那種。
關於臭小胖的吃這個題目應該是給臭小胖他媽來寫比較有東西。
我只能多少從爸爸的角度來看我們如何建立起臭小胖的飲食習慣。
第一,爸爸媽媽一定要有同樣的共識,對小孩子採取同樣的態度。
當爸爸的還有一點比媽媽更重要的,是要當媽媽的靠山。
畢竟論起跟長輩同住的機率,跟爺爺奶奶同住的機率大多是高過跟外公外婆同住的。
所以關於母奶該餵多久這種問題,我一直是溫和但立場很堅定的站在媽媽那邊。
像是臭小胖的媽認為一歲以前的小朋友吃東西不要調味。
所以不管是誰要餵小胖吃東西,我們都是很口徑一致的說:「不好意思,他現在還不能吃加鹽的東西。」
這不會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為了小孩子好。
第三,天然的食物一定比加工過的食品好。
這個道理我也是在當了爸以後才了解的。
所謂的食物就是完全沒有經過加工的產品,像是你直接到市場買來的蔬菜水果跟肉類。
所謂的食品對寶寶來說,像是嬰兒罐頭、米精、麥精等都算。
原則上食物有經過人為的加工就算是食品,差別只是在加工程序的多寡。
這一方面,臭小胖他媽是很認真的執行著給寶寶最天然的原則。
小胖到目前為止的食物,幾乎都是媽媽自己親手做的;除非是碰上萬不得以,例如是要搭飛機的時候。
為求新鮮,每次做的分量也都以小胖大概三天左右能吃完為原則。
偶而,為了口味變化跟讓小胖學習不同的食物,給他吃有過加工程序的麵條。
但大原則是以不太複雜為準。
這點其實應該是給臭小胖的媽解釋好一點。
第二,不要給小朋友為所欲為。
還沒幫小胖買餐椅之前,親愛的老婆就很強調讓小胖坐好好才能吃。
要吃東西,就是過來媽媽身邊,坐好,才有東西吃。
幸好,臭小胖肚子餓的時候吃是大過於玩的,教個幾次他便懂得要吃東西就得乖乖坐好。
有了餐椅之後,問題更簡單了。
吃飯時間到了,臭小胖就是得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飯,跑也跑不了。
如果孩子是那種能可玩也不要吃飯的個性,那就狠狠的餓過他幾次。
小孩子不會因為你兩餐飯不給他吃就有生命危險或是發育不良的。
吃飯時間不吃飯,那就不要吃,到下次吃飯時間前也都不給他東西吃。
這麼作過幾次後,他就會懂得爸爸媽媽不是跟他開玩笑的,有飯吃的時候就得乖乖坐好。
第四,保持好小胖用餐的良好心情。
有罰就得有賞,對小朋友當然更是如此。
當小胖乖乖吃飯表現很好的時候,陪著他吃飯的人要一直鼓勵他、讚美他。
讓他知道他怎麼作會得到大人的喜歡。
小朋友都喜歡討大人開心的,只要你用對方法的話。
所以我們總是在小胖乖乖吃飯的時候,用讚譽且溫柔的眼神看著他。
時不時還得加上一句:「你好棒喔!你最棒了!」
然後他就會很開心的拍拍手。
讓小朋友盡可能的保持良好的心情是幫助它人格建立很重要的一環。
臭小胖醒了,我得去看看他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