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半部的分享,下半部我們要來討論關於「愛」。
首先要為愛下一個定義。
所謂的愛,就是為了滋長個人和心靈的成長,一種發乎真誠意願的行動。
不但需要努力,也要有勇氣作後盾。
除了持續投入奉獻外,更需要運用智慧。
Ariel覺得,愛是能夠讓對方成長的行動。
Mag認為,愛是沒有道裡可循的,真正的愛同時也是不求回報的。
Cory更以讀書會書友們為例,解釋愛的定義。
愛(讀書會)是為了滋長個人和他人(書友們)心靈成長,一種發乎真誠意願的行動。
不但需要努力(讀書),也要有勇氣(每個月至少一本書)作後盾。
除了持續投入奉獻(每個月)外,更需要運用智慧(思考)。
而後我們討論到愛的迷失,也就是墜入情網是不是等於愛?
David以母親與孩子為例解釋「愛是意識與潛意識能夠相符合」。
一個母親可能意識上認為她因為愛自己的孩子,而選擇接送孩子上下課。
但其實潛意識裡,她其實愛的是她自己,她是害怕孩子受傷危險而讓自己感到難過。
真正對孩子好的,該是讓孩子自己有成長的機會。
這,就是意識與潛意識不相符合。
所以我們約略討論出愛的五種要素。
第一,當事人意識與潛意識是否相符?
第二,愛是一種週而復始的過程。
第三,要愛自己,更要愛別人。
第四,愛是不斷的努力。
第五,愛是行動,愛是基於自我意願的行動。
在談到自我犧牲的部份,Yu-ying提供了一個小故事分享。
一個被打的妻子可能忍受毆打是為了事後老公的疼愛。
那麼再進一步討論什麼是愛呢?
大家更加討論了付出關懷的部份,也就是傾聽。
Cory說到跟太太的相處,說到身為丈夫(另一半),就是應該當另一半的垃圾桶。
David更提出了資源回收桶的概念,認為身為另一半不只應該是對方的垃圾桶,還應該是對方的「資源回收桶」。
除了要當對方傾吐心聲的對象之外,還要能從對方的談話內容中找出值得討論的部份,互相成長,點石成金。
最後,分享一篇詩人紀伯侖的詩。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與女,產生於「生命」對它自身的渴慕。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雖然他們與你同在,却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著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供他們的身體以安居之所,卻不可錮範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住的明日之屋,甚至在你的夢中你亦無法探訪。
你可以奮力以求與他們相像,但不要設法使他們肖似你。
因為生命不能回溯,也不滯戀昨日。
你是一具弓,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送向前方。
射手看見了在無限的路程上的標記,而用他的膂力彎曲了你,
以便他的箭能射的快而遠。
愉悅的屈服在他的手中吧。
因為正如他愛那飛馳的箭,同樣的他也愛那強固的弓。
Cory說:「天空有多大,鳥就能飛多遠。」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