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鬧出一點點風波的新聞。
廈門大學校長在出席一場會議的時候,說台灣的基層人員、農民文盲比例比中國高。
還說台灣文盲高過中國的關鍵之一是因為我們使用繁體字。
台灣的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膚淺幼稚的說法。
我對於到底哪邊文盲比例比較高沒有興趣分析,這種問題沒什麼好討論的,明眼人都知道哪邊的識字率比較高。
不過我對於使用繁體字是文盲比例比較高的原因之一,我很有意見。
我舉個例子。
「雞」
根據說文解字的說法,雞,知時畜也,從隹(念法同追)奚聲。
意思就是說,雞這個字是個形聲字,隹是形,奚是聲。
再來看看簡體字怎麼寫這個字的?
「鳮」
要了解雞的簡體字怎麼來的,要先從「雙」開始談起。
「雙」的簡體字寫作「双」。
這個字猜想他是把「雙」下面的「又」拿來用,取代了上面的兩隻「隹」。
雙的簡體字本身在結構上是有他的創意的。
畢竟,兩個「又」不也代表一雙嗎?
「又」來自於朋友的友,在甲骨文裡面,朋友的友是由代表左手的上半部跟代表右手的下半部所組成的。
也就是說,「又」在甲骨文裡代表的就是右手的意思。
這麼說來,其實「双」就是兩隻右手的意思,聽起來就狗屁不通啦!
再回來看看「鳮」。
於是我們了解到,把「奚」去掉只保留「隹」,再把「隹」換成「又」。
然後可能是覺得這樣根本看不出是什麼意思,或是這樣會重複的機會實在太高。
於是再在「又」的旁邊多放一隻鳥,代表這是一種禽類。
簡體字造字自有他們的一番邏輯。
硬要解釋起來的話,可以這麼說。
一個人的右手手上抓著一隻鳥,是什麼鳥會常常被人的右手抓住呢?
絕對不是人體器官的一種,那就是我們常常會吃到的「雞」啦!
0 意見:
張貼留言